二千多年前,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,從此開通了東西方交流的絲綢之路。古絲路東起長安,橫跨今日的陝西、甘肅、寧夏、青海、新疆,穿過帕米爾高原,延伸至中亞及西亞諸國,進而踏入歐洲大陸,最後西至羅馬,全程七千餘公里。
沉寂多個世紀後,中國於2013年提出的一項國家發展策略「一帶一路」,即「絲綢之路經濟帶」和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」,使絲路這條古路線,再次映入全世界人民的眼瞳中。現今「重生」的新絲路,其路線同樣初發西安(古稱長安),經蘭州、烏魯木齊後,越中亞4國:哈薩克斯坦、吉爾吉斯斯坦、烏茲別克斯坦、塔吉克斯坦。此後轉入伊朗、土耳奇、俄羅斯、德國、荷蘭,最後以昔日的羅馬、今日的意大利作終點。
從路線看,單俄羅斯及中亞諸國便是半條新絲路。而多年下來的皇朝兼併和更迭,使不同國家的歷史和文化變得「我中有你」。俄羅斯作為新絲路沿線上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,其主體民族斯拉夫族的文化影響力,在經過前蘇聯政權後,更是輻射至周邊多國。例如中亞諸國作為曾經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,便一度或直至現今,把俄語定為國家法定語言之一。因此,了解這些國家的歷史、文化、民情等各方面,對於想抓緊「一帶一路」發展機遇的人們來說,至關重要。
如果你有這個意願,請多多關注我們。我們會主力從俄羅斯及中亞諸國的網絡搜羅趣聞異事,還會介紹各種音樂、藝術和食譜。此外,我們正密鑼緊鼓地籌備手工藝工作坊、烹飪活動、遊學團等,敬請各位期待!
我們的標誌
自遠古時候起,不管滄海桑田,絲綢之路一直是中西溝通、文化交融的關鍵橋樑,其所彰顯的,是求同存異、開放包容、無畏探索的中國哲學與精神。在廿一世紀講求「多元化」的今天,這些尤為重要。
新絲路教育交流社的標誌受此啓發,脫胎自敦煌莫高窟的「三兔共耳圖」,以赫石、石綠、巖黑、鉛白共四種敦煌色彩為配色,自外而內,有不少象徵含義。
最外的一個圓形,代表圓滿合作,創造多贏局面。內含三隻駱駝,觀其狀,提足欲跑而首尾相銜,有若「常山之蛇」;數其數,「三」字暗合中國《周易》八卦對「三才」之解,共同象徵着絲路精神薪火相傳,生生不息。標誌最中間是個「人」字,由三匹駱駝拼砌而成,意謂絲路的人文精神。
教育往小裏說,影響個人未來;往大裏說,關係國家民族前途。我們敢以綿薄之力,把絲路精神傳給我們的下一代,冀望他們能在百年一遇的「一帶一路」發展大局中,帶領香港大放異彩。